当前位置: 首页 / 常识 /

中国八大菜系之徽菜的主要特色

日期:2024-12-21 08:26:53

皖南徽州,在许多人心中,是一处毫不逊色于江南的山水田园的绝佳归宿。徽州,不仅有着大片粉墙黛瓦的民居村落,充盈着中国古典的人文情怀与诗意美感,而且徽州菜也是极好吃的!

尤其是在明清两代,徽商迎来最鼎盛的时期,在无数徽商的带领下,徽州人在全国各地开设徽菜馆多达上千家。原本只流行于安徽一隅的徽菜,一跃而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首

众所周知,徽菜,由沿江、皖南、沿淮三种地方风味菜构成。徽菜中的徽,其实指的是徽州的徽,而并非安徽的徽。地处徽州的唐模,吃食自然属于徽菜。

徽菜烹调方法上擅长烧、炖、蒸,而爆、炒菜少,重油、重色、重火功,绝大部分菜品都娴于烧炖,独到的技法烹制出的成品,汤汁醇厚、味道浓郁,令人垂涎欲滴。

谈及徽菜,美食家调侃道:“徽菜的特点就是“‘盐’重好‘色’、轻度‘腐败’”。究其根由,大概是因为徽菜重油盐酱料,在色泽上以深色为多,所以称其为“盐”重好“色”。

徽菜中代表菜品,包括咸肉、咸鸭、咸鸡、臭鳜鱼等都是腌制品,实际上都经过了“腐化”的过程,最后却是腐而不败,成就了其特殊香味,因此轻度“腐败”由此得名。

这次在唐模,就品尝到了徽州臭鳜鱼、徽州毛豆腐、徽州一品锅、皖南土猪肉、石锅南瓜米果、山珍葛粉圆子、唐模桂花糕、唐模土鸭以及唐模秘制粉丝等诸多美食。

臭鳜鱼,是徽菜中具有最高知名度的代表菜品,其由来也堪称巧合。据说在200多年前,鱼贩在装运鳜鱼过程中,为了防止鲜鱼变质,便在鱼身上洒了一层淡盐水。

七八天后,鱼贩发现鱼鳃通红,鱼鳞不脱、质未变,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气味,洗净经油稍煎,细火烹调后,非但不臭,反而鲜香无比,这道著名徽菜臭鳜鱼,由此诞生。

如今的徽菜臭鳜鱼,选用新鲜的徽州自产桃花鳜,先用盐或浓鲜的肉卤腌制,再用传统的烹调方法烧制而成,所以又被当地人称为“腌鲜鳜”,鱼肉呈蒜瓣状,鲜嫩弹牙。

在徽菜中,名气与臭鳜鱼不相上下的,当属毛豆腐,本地人常说一句话,就是“徽州一大怪,豆腐长毛上等菜”,由此可见,毛豆腐广受徽州人的喜爱。

毛豆腐,顾名思义,就是长毛的豆腐。皖南温润的气候,不仅促成了当地人恬淡悠然的气质,也催生出了一道外观别致的徽州毛豆腐。

随着微生物在豆腐表面慢慢生长,豆腐就发酵成了毛豆腐,那一层让人羡慕不已的浓密毛发,不仅让植物蛋白转化成氨基酸,还产生了更加鲜美的滋味。

毛豆腐煎炸后风味最佳,虎皮毛豆腐就是徽州名菜之一。毛豆腐煎后,皮金黄微皱,内里仍是豆腐的细嫩,蘸辣椒酱入口,咸鲜滚烫,口齿生津。

作为徽州名菜之一的一品锅,相传由明代石台县毕锵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创制。一次,万历皇帝驾临尚书府,对余夫人所烧的徽州火锅,赞不绝口,于是,一品锅就此名扬天下。

一品锅,烹调讲究,先在锅底铺上干笋子,第二层铺上块肉,第三层是白豆腐或油炸豆腐,第四层是肉丸,第五层盖上粉丝,缀上菠菜或金针菜,加上调料和适量的水,然后用文火煨熟即成,乡土风味浓郁,味厚而鲜,诱人食欲。

如今的徽州地区,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,每逢四时八节、婚丧嫁娶之时,一品锅都是必不可少的菜肴,也成为徽州本地人最喜欢的硬菜之一。

除了以上徽州名菜之外,唐模的徽州本帮菜,也是色香味形,样样俱全,非常美味。最具唐模乡村特色美味的唐模桂花糕、唐模土鸭唐模土粉丝,也值得品尝和推荐。

唐模桂花糕,洁白如雪的糕团之中,点上一抹红,入口软糯香甜,口齿之间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桂花香味,虽是由最简单的食材制作而成,却足以令人回味无穷。

唐模土鸭,终日或闲游于檀干溪中,或悠行于水街之上,散养的鸭子,经过腌制晾晒而成,肉质紧实有嚼劲,鲜香可口

唐模土粉丝,则选用农家自制的粉丝,莹润柔韧,滑爽利口,可炒、可煮、可煲,做法多种多样,味道纯正鲜美,特别下饭。

此外,俗话说,靠山吃山,在“八分山水一分田”的徽州,竹林遍布,笋也就成为了万千徽州人餐桌上的家常菜。若是春天到访唐模,这里的笋衣烧肉、山笋腊肉汤,也是必尝的美味。

俗话说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。一个地方的食物,也往往体现着一个地方人的性格。火辣的川菜与湘菜,体现出四川和湖南两地人民直爽大方的性格。

少爆炒煎炸、更重蒸炖煮的徽菜,在中国八大菜系中,并不十分出挑,却被誉为“内敛的实力派”,因而彰显出徽人的低调内敛。这份内敛,就如同生活在徽州山水里内敛的徽州人。

旅行在外,满足眼界的开阔与精神的愉悦,当然重要,但口腹之需也不能忽视。徽菜,就像一个温润的谦谦君子,就在不经意的街道角落与寻常院落中,迎来送往,静候有缘人。

千年的传承的徽菜,既入得了帝王之口,也入得了寻常百姓人家。一口徽菜,一口妥帖,一口绵长,让人经久不忘。如若少了徽菜,中国菜必定会失去很多光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