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忠恕”二字,按字面意思看,忠是忠诚,恕是宽恕。但这二字,含义比你能想到的更宽一些。若只理解成忠诚与宽恕也对,但太浅,也太窄。
“忠恕”是孔子的概念,孔子对学生曾参说,参啊,我的学说有个基本思想贯穿其间,你可知是什么吗?说着孔子就出去了。身边的其他同学问,是什么?曾参答:是忠恕。可见忠恕还不是孔子直接说出来的,是学生说出来的,但想必也得到了孔子的认可。
何为忠?
各就其位,各司其职,尽力做好分内之事
处在什么位置,就做好什么位置的事。孔子最喜欢讲秩序,要有秩序感,个人找准自己的定位,守好自己的职责,整个社会就不会混乱,就能井然有序地运转。
把自己岗位上的事情办好,不给别人添麻烦,这就是自己的一个贡献。有时人们往往会犯一个错误,本职工作不到位,却总想着另外的事情,这就本末倒置,到头来那一头也做不好。
各就其位,各司其职,尽心尽力,为人谋事全心全意,别人交代给你的事,不但完成,而且超别人心理预期地完成,以实际的行动,赢得对方的信任。
对自己负责,忠于本心
忠于职守,忠于工作和事业,忠于别人对你的信任,对自己的事情负责,对自己的所作、所为、所言、所行负责,忠于自己的内心,对自己的信誉和人格负责,其实也就是对别人负责,最后自然也就达到了“忠”于各方面的现实要求。
做自己该做的事,做好自己该做的事,不必越俎代庖,这叫做忠于本分。
何为恕?
理解他人,善待他人
不知恕人之道,遇见别人的错误,你会生气,会抱怨,知晓恕人之道,你就应做到换位思考,设身处地地想对方的难处,理解他,原谅他,甚至同情他。
世间最难的事,是理解他人。个人角度不同,经历不同,状况不同,认知不同,得出的结论就不同,观点迥异,要互相理解,要把想法统一起来,谈何容易?
要理解他人,就要勤于思考,思考对方的处境,要聪明地思考,要掌握更多的信息,要解读对方,要学会身临其境地感知他人的处境,这其中既有智慧,又有责任感,因为你具备责任感,才愿意下功夫去理解对方,若你无此心意,是断不会下这功夫、费这番事去理解他人的。
理解了他人,才谈得上善待他人,不理解的话,所思所想所忧所惧都不在一个层面,风马牛不相及,根本没有对话和善待的基础。其实理解了他人,等于找到了打开这个人心锁的一把钥匙,理解是非常珍贵的,不管对于处在何种心境中的人,都是如此。
关爱他人,成全他人
有了理解,才会有原谅,才会有善待,也才会有关爱,进而成全他人。
玉汝于成这个成语说得很好,要像爱护一块玉一样呵护你,保护你,使你成功,这其实是“恕”的境界。
成全他人的基础是理解他人,而有时为了成全他人,自己宁愿受些委屈,就是说损失一部分自己的利益,也要成全别人,使他快乐、幸福或者成功,这又是一个更高的层次了。
我们姑且不谈这么高的境界,只说以换位思考的态度,给他人以理解,读懂他,勉励他,爱护她。
成全这个词也特别好,以自己的能力,助力于人,使他成功,使他完成自己的心愿,使他的内心欢愉。
“忠恕”是孔子思想的基本思路,如此看来,抓住这两个字,就等于抓住了精髓,而这种精髓,再用两句简单的话来概括的话,便是: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,真心真意善待遇见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