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,韶关,仁化。
地处南岭山脉南麓,历史悠久,南朝齐年间始建仁化县,距今1500多年,自古山水秀丽,人文璀璨。
一起来看仁化名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全部3大古村落,你去过几个?
1 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
石塘古村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。位于仁化县西南部的一个小盆地中,一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古村落,有将近650年的历史。
这里是粤北地区历史较悠久、古建筑群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古村落。村落规模宏大,传统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、街巷肌理保存完好。村中拥有古建筑133座,保存完好的有106座。
村中房宅建筑有明显的徽派建筑特色,但又结合了客家建筑的风格,错落有致,恢宏大气。
在石塘村的中央,还有一座雄伟的建筑——双峰寨。四方围城的双峰寨,横看成岭侧成峰,不同角度形成的是不一样的景。
2 韶关市仁化县扶溪镇古夏村
韶关市仁化县扶溪镇古夏村,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。
古夏村李氏是唐朝名将西平郡王李晟一脉,宋末元初为避战乱由江苏秣陵迁居古夏。明清两代,李氏在科举中呈现“孙继祖,弟联兄”甲第蝉联的盛况,被敕封为贡士、文林郎、儒林郎以上的有60 多人。该村是仁化县有名的仕宦古村。
古夏村历史悠久,拥有众多人文历史景观,如古祠堂、古寺庙、古石拱桥等。村中历史悠长的建筑有李氏大宗祠(缵诒堂)、龙虎照壁、司马第祠堂和惠水庙等。
其中李氏大宗祠缵诒堂前的巨大龙虎照壁尤其闻名遐迩,壮观精美。龙虎照壁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,壁顶东西各有一龙头,中间有莲3枝,意喻连升三级、独占鳌头,也含有“君子之风”的意思。左上方绘踏云翔龙,龙前竖品字形门,一尾青鲤跃水跳门,寓意“鲤鱼跳龙门”;右上角绘脚踏褐石斑虎、春笋挺翠、松茂鹿欢,寓意“福禄双全”;中间竖书“甲第蝉联”四个大字。
3 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恩村
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恩村,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。
1084年,蒙氏始祖蒙念四从江西于都随父迁徙到韶州在此定居。而后第三代蒙天民,考中南宋庆元年间进士,被宋宁宗钦点为仁化县知县。蒙天民上任后构建营房公宅,建立官衙县府,修筑城墙堡垒,建筑水运码头,设立第一个县学馆,使县城初具规模,为仁化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,宋宁宗恩赐在恩村为其家族建立了家庙。此后恩村蒙姓人仕途豁达,官员众多。一句流传逾百年的“一门三进士,三房七祠堂”,见证了蒙氏人才辈出。
恩村古时水运发达,古驿道从村口经过,成为了当年停靠商船,中转货物的好地方,粤湘两地官民商旅频繁南北往来,车船马络绎不绝。至今,村落仍存有一条百米古驿道和码头旧址。
恩村有一北一南两座门楼,“拱北里”与“图南门”。相传“拱北里”因蒙氏祖先向北拱手感激皇恩浩荡得名,也是自北向南进入恩村第一道大门。
这里的古城堡东门与一段残存古城墙相连。南宋时期,恩村在临河高地建筑了围城墙,四面开挖护城河,在锦江河畔又以砖石砌了一座城堡,保全了村子数百年免遭兵匪之灾。由于历史变迁,现只存一段城墙,但雄伟气势犹存。
恩村现留存宗祠里,世科祠当属规模最大、装饰最精美。占地300多平方米,为二进三开间,人字封火山墙,灰塑博古脊,斗拱梁柱精美绝伦,堪称粤北明清代建筑艺术的典范之一。
恩村牌坊众多,历史上曾有七个牌坊,分别是为蒙英昴立的“进士坊”、为蒙正立的“观光坊”、为蒙禄昌立的“五马坊”、为蒙荣立的“登选坊”、为蒙温立的“登第坊”、为蒙均远立的“都台坊”和清光绪年间立的“维新坊”。这些牌坊大部分至今尚在,彰显蒙氏曾经的荣耀。
走进恩村,沿着青砖山墙夹峙的小巷,踩着光华铮亮的鹅卵石巷道前行,古朴典雅的民居村落依南北主巷延伸,这里可以感受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古韵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