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立秋时刻是8月7日。
立秋虽然到来,但是天气并不会立刻就不热了,立秋后的天气会持续热上一段时间。
即使天气比较热,也不妨碍人们在立秋这一天中贴秋膘、吃瓜咬秋,以及进行“有秋”的活动。
立秋后的天气肯定还会热上一段时间,那立秋过后还有多长时间可以说是不热了?
立秋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不热的原因又有哪些?
立秋到来之际,人们为什么要进行一些习俗活动?
今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7日,具体时刻是2点15分36秒。
立秋标志着夏天的结束,人们也会在立秋到来时的这天结束一些夏天进行的习俗活动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“贴秋膘”。
在贴秋膘这一天,人们会在家中吃饭时多吃一些,睡觉时也会尽量睡饱觉。
今年的立秋正好赶上周末,白天的时候,人们就可以好好的吃一餐丰盛的中餐,之后还可以好好的享受一下午觉。
相对于晚上,白天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小小的凉意,所以人们在白天的时候要好好的睡一觉,这样才能增强“贴秋膘”的效果。
之后人们应该是要迎接着秋天的到来,然而在这个举国欢腾迎新年的时刻,人们却先行准备迎接冬天。
在北方有这么一句话:“吃水果”。
按照这句话的意思,在立秋到来之后,人们要吃一阵子的水果,这样就能够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好,同时也是迎接秋天到来的一种习俗。
在立秋到来的这一天,最好还是要吃一些水果,而且还有一些特定的水果可以吃。
人们在立秋这一天是专门吃瓜的,而瓜中最好吃的就是西瓜了。
在人们眼中西瓜是非常好吃的,所以立秋到来的这一天,人们就通过吃西瓜的方式来迎接秋天的到来。
而且人们一般吃这种圆圆的东西,还有另外一个原因,那就是带着团团圆圆的寓意。
立秋从字面上看有“立秋”和“开秋”的意思,然而其实这个时候的气温并没有到达能够凉爽起来的程度。
虽然这个时候的夜晚已经没有夏天的那么热了,但是也起不到通风散热的作用,所以天气也是很闷热的。
而且在立秋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内,白天的温度会比较高,但是夜晚的温度反而会比较低。
所以就算立秋过后,还是会有一段时间的高温天气会伴随着大家度过的。
我国对于立秋这一天的习俗还是有很多的,从南到北也有很多不同的风俗。
人们在立秋的这一天会各种各样的做法去迎接着秋天的到来。
南方的人们会在立秋这天煮一锅“白粥”,人们就用这一锅粥来一起迎接秋天的到来。
在煮这一锅粥的过程中,人们还会往粥中加一些寓意美好的东西,比如:枇杷、杏子、桂圆等水果,还有当季的一些蔬菜,这些寓意着着一个美好的秋天能够将夏天还剩下的一些热也带走。
然而北方的人们则对粥没有太多的偏好,他们所做的迎接秋天的活动就是吃瓜,而且尤其喜欢吃西瓜。
那么在北方和南方的人们吃瓜的理由上又有些什么不同之处呢?
这跟水果的生长时间有很大的关系。
在南方的人们喜欢吃上面所说的这些水果,就是因为这时正是吃这些水果的最好时机。
如果再晚一些的话,可能就吃不到好的水果了,所以也是督促自己要在这个时候吃一些水果的。
而北方的人们喜欢吃瓜,同样是因为现在正是瓜的最佳时间。
在南方炎炎的夏天,瓜不愿长得很大,所以在这个时候吃的就是小瓜了;而在北方炎炎的夏天,瓜正是长得肥肥硕硕的时候。
立秋后的天气会经历一个短暂的变化期,之后,天气又会变得很热一样的。
这一段时间虽然会有短暂的凉爽,但是哪怕凉爽也不是沁人心脾的凉快。
所以人们在立秋过后会一段时间才能感觉到不热了。
立秋时节的气温虽然比较炎热,但是也远没有夏天的时候那样炎热。
这个时候的气温也正是一年中一些夏熟作物逐渐成熟的时候。
所以在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收获的景象,人们的心情也是格外的愉悦。
乡下的老百姓在立秋到来的时候,就要做好收获的准备了。
立秋到来的这一天,人们的心情也是格外的激动。
这一天中的“有秋”的活动有着很多。
比如:“有螃蟹吃的话,说明立秋到了;有乌鸦叫的话,也是立秋;有蝉叫的;话也是立秋”这三种说法就是我国非常著名的“有秋”的说法。
其中“有螃蟹吃”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记载了。
当时大臣在春秋时期就有提出这一说法,说明这一说法已经有了很多年。
这三种说法虽然是之前的人总结出来的,虽然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,但是却对人们生活中的农作物种植和生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。
虽然是这个时候,但是很多地方还是会下雨的。
同样是在立秋这一天,人们还会利用这一天的好天气去田间地头进行田间的清理工作,将之前沉积在田间的杂物进行清理处理,为农作物的收获争取更有利的条件。
甚至在一些寒凉的地方,立秋刚刚过去的那几天还夹杂着一些冷空气,气温会降低一些。
但是这样的天气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,只有两三天的时间,三天后的天气又会变得非常热。
在北方,当立秋到来的时候,一般衣服都是要准备两套。
一套是一大衣裤,用于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。
另一套是清爽的夏装,用于正午的时候。
因为立秋到来后,温差就会非常大,天气会变得很不稳定。
有些地区的立秋习俗可能因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,所以有些地方人们可能并不会吃瓜、吃饭粥,而是有别的纪念立秋的习俗。